这一年,我们经历寒冬和苦夏;
这一刻,我们还在努力与期待。
从各方的数据来看,消费持续升温,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。真实的情况,会是这般理想吗?
从5月初有条件开放娱乐休闲场所开始,全国范围内的游乐场逐步开门营业,至10月仍存活的门店基本已100%复业。
文旅部数据显示,在所有复工游艺场所中,头部连锁品牌企业复工率超过九成以上。
这就意味着,能够坚挺熬下来的,基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、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场地,其中综合场和成人场占据较大优势。
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,国庆八天假期的旅游市场,国内游客6.37亿人次,同比恢复79.0%;国内旅游收入4665.6亿元,同比恢复69.9%,较为超出预期。
双十一期间,国内游、周边游大爆发,飞猪酒店套餐预订量同比涨超100%,高星酒店成交量近300万间,航司“随心飞”机票售出超10万件,全国主题乐园及相关商品售出超100万件。海南航空、雅高、万豪、凯悦、开元、山东航空、希尔顿、洲际、长隆九大品牌双11成交额过1亿元。
国内旅游业的恢复,一则是积攒了大半年的需求爆发,二则是消费力的回归。后者对游乐行业而言,是积极正向的反馈。
据统计,10月27日是影院复工的第100天,累积票房超120亿,达到去年同时期票房的56%,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复工100天之后交出的成绩单。
与此同时,中国也在10月份累计票房达129.5亿人民币,正式超越北美,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。
延期数月的影片,都在陆续上映中。
影院作为游乐场的标准搭档,票房业绩越高,意味着客流量的更好存在,游乐场可以好好盘活。
上半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(体量≥3万平方米)仅58家,新增体量共439.77万平方米,且6成以上集中开业于1月份。
下半年拟开业购物中心数量约480家,且开业时间进一步向12月份集中靠拢,反映运营方对新开业的谨慎。
但一般情况下,购物中心开业高峰也多在11、12月,暂停的购物中心重新启动,迈向正常。
尽管商场红利逐步消失,但不可否认的是,游乐场依然离不开商场人气。购物中心再度向前进击,预示着游乐场的新时期到来。
长达大半年的无数次徘徊犹豫,问题一个一个接踵而至。
要退出还是留守?开门还是继续等?辞退还是保存班底?现实中的无数个问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。
在年底的此刻,大家还好吗?
业绩同比增长趋向稳定
调查数据中显示,10月业绩同比恢复8成以上的门店,超过75%以上,有62.9%的场地已经完全恢复往年营业额。
但并不是所有门店都是好消息。依然有小部分场地表示,还处于较为紧张的恢复期。
经营意识转变
场地开始重视多重场景营销,把运营放到了战略性位置。
头部品牌得益于优越的商场流量和广告品牌,此前更重视购物中心的红利,如今也开始逐步投入到运营中来,开始投入更多运营人力物力。
游乐行业人员流失率一直都相对较高,培养一批长期的得用的人员班底,是经营者期望又不可多得的事情。
2020年大批游乐人离开,对场地、对经营者、对行业都是非常大的损失。
幸运的是,至今,已基本回归正常。
场地关停期,绝大部分场地都仅发放最低工资,随着场地业绩的提升,工资待遇已经回到正常水平。
能够有正常收入,这是稳定人心最有效的手段。
据了解,相当多的场地仍然有人员缺口,但情况已经比较理想,饱和率在8成左右。
但在年底黄金时期,很有可能还有较大人力缺口,场地需要做好准备。
尽管环境朝着利好方向走,但场地还是要做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,未雨绸缪。
充足的现金流、备用物资、工作人员以及紧急情况预案,这些都是应对下一个新春档期的准备。
距离2021年仅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,即将迎来一个万分期待的新春黄金档,这一个新拐点,对整个游乐行业、甚至每一位从业人员,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。
各位业者,该怎么抓住新春黄金档赚钱?
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,分享您对新春档的创意想法!